【暑期三下乡】滁州学院大学生以爱为光筑梦乡村

文章作者:刘婷婷、史忠楠时间:2025-07-02浏览:11

6月30日,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“梦想光年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0名大学生奔赴明光市潘村镇,为120余名留守儿童开启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成长之旅。团队将以“红色文化浸润+艺术教育赋能+学业精准帮扶”的立体服务模式,用知识与陪伴点亮乡村儿童的假期时光。

红色课堂:在乡村教室播撒精神火种实践团队以“红色历史知多少”为主题主线,将革命历史转化为适合儿童理解的生动叙事。教育学专业学生通过互动问答、情景演绎等方式,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与红色精神内涵。从抗日小英雄的机智故事到长征路上的感人片段,孩子们在沉浸式课堂中穿越时空,触摸历史的温度。当五年级学生小雨主动分享“小萝卜头”的故事时,课堂里响起自发的掌声。这种寓教于乐的红色教育,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历史视野,更在他们心中埋下红色基因的种子,成为团队践行大手拉小手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注脚。

歌声飞扬:用爱国旋律滋养童心沃土。潘村镇暑期快乐站的音乐课堂上,《强军战歌》《祖国祖国我们爱你》等经典曲目响彻教室。教唱《祖国祖国我们爱你》时,孩子们挥舞着自制的小红旗,用清脆童声合唱:“小小蜡笔穿花衣,红黄蓝绿多美丽……”团队成员通过节奏游戏、分句跟唱等方式激发学习热情,让爱国之情随着旋律渗入心田。当稚嫩而坚定的歌声回荡在乡村教室,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正通过音乐悄然生长,这正是大学生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动诠释。

课业帮扶:于方寸课桌间守护求知微光。“红色文化+艺术教育+学业帮扶的立体服务模式,让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既有精神滋养,也有知识护航。从潘村镇支教总站到曹塘村支教分站,团队成员化身学习伙伴,针对留守儿童暑期作业难点开展一对一辅导。四年级学生小宇从最初低头不语到主动举手提问交流,印证着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。

据悉,本次“梦想光年”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是滁州学院深化校地合作、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举措。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高静表示,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,持续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教育的长效机制,让更多青春力量扎根乡土,照亮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。


通讯员:郭华;初审:高静;终审人:王诗根

返回原图
/